宜宾市科技研究中心项目(一期)科技馆

项目概况:

宜宾实施“科教兴国”战略,在国家级的三江新区建科研中心。本项目选址于科研中心西南角的龙头山下、白砂堰畔,这里是三江新区门户,更是宜宾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。项目总建筑面积27456㎡,地上二层、地下一层,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。本项目建成后一方面是宜宾的市级科技馆,担负着“科教育民”的重任;另一方面立足三江新区科研中心,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及展示交流等,力求打造成西南地区的科技展示高地。

设计难点:

首先,场地狭长,且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仅19994㎡,加之南侧城市道路拓宽了3根车道,使得本已狭窄局促的场地对于城市级的科技馆设计更为捉襟见肘。

其次,科技馆层高(7.5~10米)、柱跨(9~18米)都远大于普通公共建筑,因此需严格控制建筑体量及天际线,确保显山透绿。

再有,项目附近除了有竹文化公园、科技人才公园,还有不少高楼大厦,为使科技馆能很好地融入周边优美的环境,科技馆各个立面(包括第五立面)的设计均采取了自然有机的形态,设计难度陡增。

另外,项目建安造价须控制在6000元/㎡内,而场地属于软土地基,且紧邻水位较高的白砂堰,这对地下空间的开发是极大的考验。

设计特点:

四向内收:为缓解场地的局促,增加城市开放空间,建筑布局将餐饮、科普功能结合地形高差做到半地下,而将地上部分采用四向内收、借天形成开放空间的策略,使得场地地面空间不再局促。建筑四向内收后,自然形成了南侧微笑曲线环抱的礼仪性入口广场,西侧的大巴落客区,北侧的货运场地,东侧的下沉广场。

压低抬高:由于是软土地基,为控制建筑体量和造价,设计一方面面抬高建筑±0.000的标高,减少地下室埋深,并实施放坡开挖,避免了昂贵且费时的打围护桩的基坑支护。于是主入口地坪高出南侧科技大道1.5米,正好以5%的无障碍缓坡衔接,彰显气势。

四翼上扬:为与山水相融,消隐楼层感,四翼悬挑上扬,象征科技腾飞,和起伏山势呼应,并形成室内跨层动线:沿边庭拾级而上,至端部观景平台和休息厅,顺势入二层展厅,可观可游可憩。

外挑下挂:南侧边庭外挑达10余米,通过外侧中距720的双钢柱悬挂在屋顶钢架下,双钢柱兼做竖明横隐玻璃幕墙的竖龙骨,以此实现悬浮通透的立面。

城市之窗:建筑四翼端部分别朝向三江新区城市面貌、龙头山、白砂堰、竹文化公园、科技公园,因此设置为各个展厅的休憩区和观景平台,巨型窗口的立面设计,寓意宜宾了解世界的科技之窗和世界了解宜宾的城市之窗。

曲面坡顶:屋面设备及机房较多,并结合冒出的高大展厅,第五立面采用三角形穿孔铝板拼接形成高低起伏、随形就势的曲面坡顶,与背后的龙头山轮廓相呼应,以隐藏设备和高大展厅,有机融入科技公园。

室外疏散:由于展厅疏散人数及疏散楼梯宽度远高于普通公共建筑,为确保展厅的整体连续性,将多部疏散楼梯贴两侧外墙布置,其外观沿用南立面玻璃幕墙的宽窄节奏,并创造性地取消窄玻璃,使其成为“室外”的疏散楼梯。

蓝绿黑白:建筑白色铝板的主体起翘悬浮,黑色石材的基座隐于环境,黑白对比,既符合科技馆特点,又能与周边蓝绿环境相融。

经过2年的日夜奋战,设计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,完成了这个“异形建筑”。本项目已获得外观设计专利证书“科技馆(宜宾市)”,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“一种挡土墙顶部与主体结构相接但不相连的结构”。